1、勘查区位于六驼山西北端多金属成矿带上。区构造发育,岩浆活动频繁且活动具多期次。为成矿提供了有利的空间和热场。
2、测区为一多金属成矿远景区,在区域地质调查中经基岩光谱分析,发现勘查区附近的岩体中部分微量元素平均含量很高,主要有乌珠尔嘎顺矽卡岩中的铁、千条沟北斜长花岗岩中的钼、铅、银、铜等多金属、六驼山南石英闪长岩中的钨。
3、勘查区外围有铜、金矿化点分布,如红旗山的金矿点、乌珠尔嘎顺铁矿点、千条沟北多金属矿点等、六驼山南黑钨矿点。勘查区与外围矿点有相似的地质条件,说明该地区是铜、金及多金属成矿的有利地带。
4、勘查区内有钨矿化及铅矿化及异常,多产于石英闪长岩与二云母片岩接触带的石英脉内,铜、金矿化与其紧密伴生,热液活动及围岩蚀变均较发育,可作为寻找铜、金及多金属矿的有利地区。
5、矿体情况
初步圈定矿化带6条,其中在Ⅰ号矿化带内圈定金矿体1条,矿体长度为1800米,矿体厚度为1.33米,金矿石平均品位为6.155×10-6,预测金资源量约1.6吨。矿化体明显受构造控制,控矿构造为勘查区内近东西向主构造两侧的次级断裂。矿石类型为硫化物石英脉型。铜矿化较为均匀,品位一般在0.2—2.9×10﹣2,矿石类型为石英脉型和蚀变破碎带型。虽然目前地表金、铜矿化显示较弱,但提供了重要的找矿地质信息,有良好的找矿潜力。
该区为一较有金成矿前景的远景区段,找矿前景良好。